Meta 公司近日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,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记忆层技术,可以显著提升大型语言模型(LLM)的事实准确性,并在参数规模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。这项技术不仅挑战了传统神经网络的扩展方式,还为未来的 AI 架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
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利用可训练的键值查找机制,为模型增加额外的参数,而无需增加计算量(FLOPs)。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,通过稀疏激活的记忆层来补充计算密集的前馈层,从而提供专门的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。

与传统的稠密网络相比,记忆层在处理信息存储方面更具效率。例如,语言模型需要学习人名生日、国家首都等简单的关联信息,记忆层可以通过简单的键值查找机制实现,这种方式比使用前馈网络更高效。

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将记忆层的规模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,达到了1280亿个参数。实验结果表明,在下游任务中,配备改进型记忆层的语言模型不仅优于计算量翻倍的稠密模型,在计算量和参数量匹配的情况下,也胜过混合专家模型。尤其在事实性任务上,性能提升更为显著。

Meta 的研究人员通过将 Transformer 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前馈网络(FFN)替换为记忆层来实现这一目标。这种替换方式在不同基础模型大小(从1.34亿到80亿参数)和记忆容量(高达1280亿参数)上都表现出了一致的优势。实验结果显示,记忆层可以将语言模型的事实准确性提高100%以上,同时在代码编写和一般知识方面也有显著提高。在许多情况下,配备记忆层的模型甚至可以达到需要4倍计算量的稠密模型的性能。

研究人员还对记忆层进行了多项改进,以克服其在规模化应用中的挑战:

采用乘积键查找机制:为了解决大规模记忆层中查询键检索的瓶颈,该研究采用了可训练的乘积量化键,从而避免了对每个查询键对进行比较。

并行化记忆层:为了在多 GPU 环境下实现记忆层的并行化,研究人员将嵌入查找和聚合操作分布在多个 GPU 上。

共享记忆机制:为了最大限度地共享参数,研究人员在所有记忆层之间使用共享的记忆参数池。

优化性能和稳定性:研究人员使用自定义的 CUDA 内核优化了 EmbeddingBag 操作,显著提高了内存带宽利用率。此外,还引入了带有 silu 非线性的输入相关门控机制,以提高训练性能和稳定性。

实验结果还揭示了以下关键发现:

记忆层的大小对性能有显著影响:随着记忆层大小的增加,事实性问答的性能持续提高。

多个记忆层优于单个记忆层:使用多个共享参数的记忆层可以提高性能,但过多的记忆层会降低性能。最佳的记忆层数量为三个。

记忆层能更快地学习事实:在训练初期,配备记忆层的模型性能提升更快,表明记忆层有助于模型更快地学习事实.

记忆层与稠密层互补:实验表明,稀疏的记忆层和稠密的前馈层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为了验证记忆层技术的有效性,研究人员在多个基准测试上进行了评估,包括:

事实性问题回答(NaturalQuestions, TriviaQA)

多跳问题回答(HotpotQA)

科学和常识性知识(MMLU, HellaSwag, OBQA, PIQA)

代码编写(HumanEval, MBPP)

结果显示,配备记忆层的模型在这些测试中均优于基线模型,尤其是在事实性问题回答上,性能提升最为明显。

Meta 的这项研究不仅为 AI 模型的扩展提供了新的思路,也为解决事实性问题和提高模型性能开辟了新的道路。研究人员认为,记忆层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,未来有望在各种 AI 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。他们还指出,虽然记忆层在硬件加速方面仍面临挑战,但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优化,其性能可以与传统前馈网络相媲美甚至超越.

此外,Meta 的研究团队还希望通过新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记忆层的性能,减少模型的遗忘、幻觉,并实现持续学习.

这项研究的发布无疑为 AI 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让我们对未来 AI 的发展充满了期待。

论文:https://arxiv.org/pdf/2412.09764

来源https://www.aibase.com/zh/